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12月9日—11日,2020第二屆長沙康復輔助器具與康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湖南康復展)將在長沙召開,涵蓋醫療、輔助器具、養老、養生、文化、體育、旅游等諸多業態的康養業,再次成為民眾關注熱點。
12月9日—11日,2020第二屆長沙康復輔助器具與康養產業博覽會將在長沙召開。
康復醫療器械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評測、訓練與治療,能夠幫助患者評估并提高身體機能、恢復身體力量、彌補功能缺陷的醫療器具,康復醫療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并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
湖南是老年人口和殘疾人口大省,老年人口已達1270萬,殘疾人口408萬,有2/3的殘疾人有輔助器具需求,輔助器具總需求量在150萬件以上,需求量十分巨大。
“于個體而言,輔助器具產品可以補償和替代人體部分功能,幫助殘疾人和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增強融入社會的方式。”湖南省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主任楊湖南介紹,于產業發展而言,康復輔具已成為一片“新藍海”。數據顯示,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有44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已成為了世界上輔助器具需求量最大、增長最快的國家。
為此,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政策,發展康養產業被多地列入“十三五”規劃。中央投入輔助器具服務經費平均每年從“十二五”的1300多萬元,增加到“十三五”的2100多萬元,肢體、視力、聽力等各類輔助器具供應量從每年5萬件增加到10萬件以上。
2018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實施意見》,提出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業規模明顯增長,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明顯改善,全省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競爭力位居中部地區前列。
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從大康養領域到健康、養老、康復輔助等分領域,都有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支撐。全國各地康養產業大多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康養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以此延伸,輔助器具從日常生活向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等各領域延伸,市場開發空間潛力巨大。”楊湖南說。
目前,湖南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輔助器具服務,已備案的假肢定點機構12家,低視力定點機構17家,基本覆蓋了全省14個市州。全省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量在每年10萬件左右,存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問題。數據顯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少,平均每個機構要為8000多名殘疾人服務,平均每6000名殘疾人擁有1名有資質的服務人員。
此外,老年人輔助器具呈現需求量大,但認知不夠的問題,“老年用輔具多為養老機構等社會組織和政府組織在推動使用,市場活力亟待激發。”湖南省衛健委老齡處處長許長林告訴記者。
有需求而少了解,有市場而少認知,這也是2020第二屆長沙康復輔助器具與康養產業博覽會舉辦的原因所在。
2020湖南康復展負責人介紹,展會將集中展示當前殘疾人和老年人輔助器具用品、康養領域中的代表產品,為從事殘疾人輔助器具及用品行業的企業提供技術信息交流和展覽展銷的公眾平臺,助力宣傳湖南民生工作特別是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成為全省殘障康復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希望通過召開專業性展會,以展會促發展,激活社會生產活力,引導企業加強康復輔具的生產研發,將湖南打造為中南片區康復輔具高地。”許長林說。